服务热线:
400-883-4300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上漖村迎宾路101号之一3栋201、202、203、204、205、206
手机:
近日,知名连锁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被曝出现大量关店。在近14个月时间里,其在内地的门店数至少减少了114家,内地门店仅剩71家。
作为第一代咖啡品牌的代表者,太平洋咖啡高峰期曾在全球开出近500家门店,市场规模仅次于星巴克。
然而,2020年~2023年3月,太平洋咖啡总共关掉了超过200家门店,如今又曝关了100多家,其市场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挤压。
随着 瑞幸为 代表的 新锐品牌与星巴克为代表的知名外来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割据混战的打响,以太平洋咖啡为代表的的第一代咖啡品牌也逐渐沦为了时代的眼泪!
第三方平台显示,截至2023年8月21日,太平洋咖啡在全国门店数仅剩309家,其中,123家在香港,185家在内地。
但综合第三方平台以及核实后更新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16日,太平洋咖啡在内地最多仅剩71家门店,14个月时间门店缩减114家。
多个城市仅剩1家门店,如杭州、苏州、重庆,也有多个城市已无门店,如成都、合肥等地,而且在剩余的71家门店中,机场店占有一定的比例。
据媒体报道,太平洋咖啡未正面回应闭店数据,同时,也并未否认出现大量闭店的情况。 10月16日,其负责人称内地咖啡市场竞争大,门店数量调整为战略主动选择。 去年8月,柠季曾有意收购太平洋咖啡,但目前无新进展。 太平洋咖啡相关负责人称无出售打算。
对“太平洋咖啡考虑退出内地市场”的有关传言,太平洋咖啡相关人士也否认。太平洋咖啡表示,目前确实有部分门店关闭,是出于战略上的主动选择,后续仍会继续经营剩下门店,无论内地还是香港。
或许当下很多消费者对太平洋咖啡不熟悉,但认识的都知道,这个品牌虽然门店数不多,但也曾一度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仅次于星巴克。
1992年,从西雅图远赴香港工作的Tom Neir夫妇在香港创立了太平洋咖啡leyu·乐鱼注册,并在香港著名的银行家、律师以及会计师聚集地香港金融中心中环开出了首家店。
2010年,太平洋咖啡被华润收购,算是真正进入了内地市场。彼时,华润信心满满地表示,计划在3年内开设200家咖啡分店,在5年内将太平洋咖啡做成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截至2017年,太平洋咖啡在全球开出近500家门店,已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
但在快速增长的国内咖啡市场,由于咖啡品牌竞争激烈,涌现了越来越多诸如瑞幸、库迪、Manner等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却没能跟上步伐。 星巴克中国目前门店数已经超过7000家,规模是如今太平洋咖啡的70余倍;瑞幸门店数量则超过两万家。
当下,咖啡依然是餐饮业最火热的赛道之一,但是作为曾经中国咖啡排行第二的太平洋咖啡却没落至此,不免让人唏嘘。作为老牌咖啡品牌,不得不说太平洋咖啡的没落与曾经的咖啡巨头上岛咖啡一样,都属于“时代的眼泪”。
和星巴克主打的“小资”理念大致相似,太平洋咖啡一开始便将自己的目标人群瞄准了商务精英,旨在为他们提供精致的咖啡。正因如此,太平洋咖啡的第一家店不是开在商场或是景区里,而是选在了香港金融中心中环——香港著名的银行家、律师以及会计师聚集地。
2011年,在香港《信报》的读者调查之中,太平洋咖啡被这些精英选为他们心目中“最喜爱的连锁式咖啡店”。
当时太平洋咖啡CEO汤国江曾言:“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家独大,星巴克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开荒牛’,我们尊重星巴克也希望能一起做大市场,”可以看得出:太平洋咖啡并不认为:自己在和星巴克抢“地盘”,也不认为:自己作为迟来者,会失去机会。
带着这番雄心壮志,太平洋咖啡将触角伸到了星巴克到不了的二三线城市,彼时国内的消费者刚开始认识和接受西餐、咖啡,太平洋咖啡凭借着小资定位迅速吸引了一大波的白领,实现了门店的快速扩张。
同一时期的另一咖啡巨头上岛咖啡也是如此。上岛咖啡动辄四五百平方米的面积,欧式风格的装修,配上“咖啡+西餐”的模式,显得新奇又奢侈,瞬间便吸引了众多小资和商务人士成为高格调的象征,就连政府官员请吃饭,都优先选择去上岛。
然而遗憾的是,靠着模仿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形成规模之后,太平洋咖啡似乎一直在“吃老本”,并没有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前期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了后期咖啡进入大众化阶段,一大堆新锐品牌涌现,和它们相比,太平洋咖啡显得毫无生命力。
虽然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不断增长,但这一赛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仅有瑞幸咖啡、麦咖啡、Manner等平价咖啡品牌,此外还有各种跨界来咖啡赛道寻找新增长点的茶饮品牌,“茶咖混战”倾向越来越明显,比如茶颜悦色推出“鸳央咖啡”。
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各大咖啡品牌是“无所不用其极”leyu·乐鱼官网,产品上不断追赶潮流,新品上新速度不亚于新茶饮,价格上,库迪和瑞幸甚至打起了9.9元/杯的乱战。
反观近些年的太平洋咖啡,总感觉给人一种“声量”较小、“故步自封”的感觉,既没有像瑞幸一样频频推出爆款单品为品牌发声,也没有像星巴克以密集铺开的店面来抢占消费者的眼球。
在2018年左右太平洋咖啡虽然也曾做出过改变和尝试,推出了子品牌“太茶”尝试步入“中试新茶饮”的行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去年,在品牌成立30周年之际,太平洋咖啡又宣布将对品牌、产品、门店、服务等度进行升级,但最终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从价位来看,太平洋咖啡约30元/杯的价格,已经属于精品贵价区间,同等价位的还有星巴克、M Stand、Costa等品牌,高性价比的咖啡品牌也有瑞幸、Manner、麦咖啡等品牌,而后面这几家基本都是用快餐思维在做咖啡。
而除了产品、场景没有创新,太平洋咖啡近几年的门店管控、培训也是一言难尽。在大众点评上,太平洋咖啡北京门店下方不乏“差评”,其中吐槽服务的尤其多。
曾经,以太平洋为代表的第一代咖啡品牌们凭借着品类红利得以迅速扩张,但当红利期一过,曾经的那批顾客成长起来了,他们不会去回头怀念第一代咖啡,新一代顾客更是看不上老牌咖啡。
这也是餐饮行业的真实写照:很多餐企因时代潮流而起,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被淘汰出局,任凭多么无奈,时代的眼泪终究还是会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