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分类>>

leyu·乐鱼最新舌尖上的奥天时 第九辑:国宝级咖啡“小红帽”

2024-11-04 22:43:3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各位小伙伴晚上好!大家是否沉浸于上期的奥地利咖啡馆文化之中,回味无穷呢?今天,小奥带你继续探索奥地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循着咖啡的浓郁香气,一起品味源自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宝级咖啡。

  小伙伴们注意啦,你是否在哪家超市买到过、又在哪个餐厅、哪家酒店喝到过这个带有醒目小红帽标志的咖啡品牌呢?如果注意观察,它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哦~

  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文化之都的维也纳是个诗人、艺术家聚集的文艺圣地,这种地方向来是少不了咖啡馆滴。漫步在维也纳的街头,你会见到许多带有小红帽标志的咖啡馆。

  这个戴着菲斯帽(带流苏的帽式)的年轻人剪影,旨在纪念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咖啡引入维也纳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它就是著名的维也纳小红帽标志,1924年由著名维也纳艺术家Joseph Binder设计,当代著名意大利设计师Matteo Thun按现代风格对其进行了改版。

  “小红帽”咖啡诞生之地位于维也纳,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咖啡烘焙企业之一。1862年,Julius Meinl第一代创始人在维也纳市中心开启了小红帽咖啡珍视传统、怀抱维也纳的荣誉感和历史感的神奇之旅,经历家族五代人经典传承、创新发展。

  小红帽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着悠久传统,传承自维也纳众多的小红帽咖啡馆。1862年以来,小红帽始终心怀诗意,从诗歌艺术中汲取灵感,品牌成长始终有赖于诸多艺术家的支持。近年来,小红帽的品牌设计一直由世界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Matteo Thun担纲。

  Julius Meinl全球总部和烘焙厂建立于1911年,位于维也纳Julius Meinl街道的历史性建筑,专注维也纳式烘焙。

  维也纳式烘焙和拼配,满足了兼顾北欧轻度烘焙和南欧深度烘焙的越来越旺盛的需求。前者酸度高,后者味道更苦。烘焙后的咖啡豆具有榛子般的色泽,散发着巧克力的香气,柔和果酸。

  现如今,这家源自维也纳的百年咖啡品牌在中国已有多家门店经营,在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都可以看到“小红帽”的身影,为各位咖啡爱好者提供了品味纯正奥地利咖啡的机会。

  这里总是聚集着各色人群,他们讨论梦想,反思人生,迸发灵感,碰撞思维,或在这里创造惊世之作,或在这里静思阅读,抑或是微笑观察精彩人生。

  这里过去是,今天也是诗人作家灵感的摇篮。他们在这里见面、交流,在这里创造。他们的杰作,他们的诗歌和作品也都离不开咖啡的浇灌。

  “小红帽”咖啡传承百年经典,更是作为维也纳咖啡馆文化大使来向全世界传播奥地利源远流长的。在维也纳星罗棋布的咖啡馆中也少不了“小红帽”的身影:汇集了众多文人墨客的中央咖啡馆(Cafe Central)、市政厅咖啡馆(Cafe Landtmann)等等,“小红帽”与这些维也纳经典咖啡馆合作逾百年,历史悠久。

  诞生于维也纳的小红帽咖啡,经历代代相传沉淀为世界最著名的奥地利咖啡品牌,它的基因里带着永恒的优雅和文艺。

  各位小伙伴~ 如果想要足不出户感受一下小红帽咖啡的魅力,那就复制下方的口令到天猫旗舰店看看吧:

  传说在1683年维也纳之战时,维也纳人发现了几袋奇怪的豆子,他们最初认为这是骆驼饲料,想把它们烧掉。当时的波兰国王将这些豆子交给了他的一位名叫乔治·弗朗兹(Georg Franz)的军官兼翻译。戈特弗里德·乌利希(Gottfried Uhlich)在其1783年创作的编年史中将这个故事推广到了全世界。

  事实上,维也纳的第一家咖啡馆确实出现在这个时期。1685年1月17日,利奥波德一世为了感谢一位名为约翰内斯·西奥达特(Johannes Theodat)的亚美尼亚人的效忠,准许他可以制作“土耳其饮料,如咖啡、茶以及焦糖甜饼”。西奥达特一共获得了20年的许可,他随即在位于哈马克市场(Haarmarkt)上的哈根伯格故居(今天的Rotenturmstrasse街14号)开了他的咖啡馆,那是一个只有简单木凳的单间。后来,希腊人垄断了咖啡馆。

  维也纳人非常喜欢这种新饮料,因此咖啡馆的数量迅速增加。到1819年,维也纳已经有150家咖啡馆,其中25家位于市中心。

  1900年左右,维也纳的咖啡馆增加到600家。当时咖啡馆的客人几乎都是男人。他们将咖啡馆的游戏室和吸烟室当作聚会场所。而女性只有在男性的陪伴下才允许进入。在早期的咖啡馆中,不同的咖啡品种还没有单独的名称。

  弗里德里希·托伯格(Friedrich Torberg)曾讲述了一件轶事,据说一家咖啡馆的服务员会为客人递上一个调色板,上面黑色到乳白色的颜色渐变代表着咖啡的浓度,客人通过指出希望的颜色来选择相应浓度的咖啡leyu·乐鱼最新。

  维也纳咖啡馆的鼎盛时期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所谓的咖啡馆文人把他们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当作生活和工作的地点,例如彼得·阿尔滕贝格(Peter Altenberg)、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许多当时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家也都是咖啡馆的常客。不仅仅在维也纳,在布拉格、布达佩斯等其他大城市也有许也纳模式的咖啡馆,有些至今仍然存在。

  “这是一种世界上任何类似习俗都无法比拟的特殊存在。它实际上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买上一杯便宜的咖啡,坐几个小时,讨论、写作、玩牌、接收信件的俱乐部,最重要的是,这里无限量供应报纸和杂志。我们每天在这里坐上几个小时,便不会错过任何事情。”

  “咖啡馆的消逝”始于1950年,由于当时休闲习惯的改变(例如电视的日益普及)和“现代”咖啡吧的出现,一些著名的维也纳咖啡馆不得不关门大吉。

  例如,在维也纳环城大街上,一战前“黄金时代”时期的15家咖啡馆,其中只有4家幸存到2014年。其中三间是同名咖啡馆,一间更名为附近的酒店,另一间则变成了一家宾馆的“贵宾室”。

  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咖啡馆传统又重新产生了兴趣,所以至今仍有许多典型的维也纳咖啡馆保留了其原始的魅力。

  总而言之,尽管世代变迁,咖啡馆传统仍然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突破维也纳,走向世界。中央咖啡馆的许多常客来自波希米亚,庄园咖啡馆的许多常客来自布拉格,1918年之前他们曾经到访过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常去的位于布拉格的阿尔克咖啡馆(Café Arco)。

  1. “小红帽”的设计灵感来自戴着菲斯帽的年轻人剪影,旨在纪念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咖啡引入维也纳。

  2. 由于维也纳人很喜欢这种新饮料,咖啡馆的数量迅速增加。到年左右,维也纳咖啡馆的数量就达到了600家之多。

  关注“奥地利商务处旅游局”公众号leyu·乐鱼注册,在活动时间内把以上问题的正确答案发送到本公众号后台,我们将随机抽取4名幸运粉丝送出上图中的精美礼物一份。

  下一期,小奥将带大家认识一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他也是唯一一位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长期生活和考察、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云南的西方人。

搜索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